第八章:肺癌
一、概述
-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为肺癌(lung cancer),为起源于支气管粘膜或腺体的恶性肿瘤。
- 近 30 年来发病率明显增高;
- 死亡率为恶性肿瘤的首位。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吸烟
- 肺癌死亡率进行性增加的首要原因
- 烟雾易导致鳞状细胞癌与未分化小细胞癌
- 吸烟比不吸烟患癌风险高 9-10 倍
- 吸烟量越多、吸烟年龄越早、肺癌病死率越高。
- 吸二手烟比正常危险 2 倍
- 戒烟 2-15 年,危险性进行性减少
二)职业致癌因子
- 包括石棉、砷、铬、镍、烟煤、烟草等。
- 患癌危险性为3-30倍。
三)空气污染
- 包括室内小环境和室外大环境污染
四)电离辐射
五)饮食与营养
- β-胡萝卜素要多食
六)其他诱发因素
- 结核、真菌、病毒感染
七)遗传和基因改变
- 相关基因有 ras 和 myc 基因家族、抑癌基因 P53、Rb、FHIT, hPMS1、hMSH2(为错配修复基因异常表达)
三、病理和分类
一)按解剖学分类
- 中央型肺癌 :生长在段以上的较大支气管,靠近肺门约 占 3/4,以鳞癌和小细胞肺癌 为主。
- 周围型肺癌 :生长在段和段以下支气管,约占 1/4,以腺癌多见。
二)按组织病理学分类
-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 鳞状上皮细胞癌:包括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小细胞型和基地细胞样型。
- 腺癌: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支气管肺泡癌(或称肺泡细胞癌)、伴黏液产生的实性腺癌即 腺癌混合亚型 。
- 大细胞癌:一种未分化癌。
- 其他:腺鳞癌、类癌、肉瘤样癌、唾液腺型癌(腺样囊性癌、黏液表皮样癌)
- 小细胞肺癌(SCLC):类癌、非典型类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九版 更新)
四、临床表现及分期
一)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 咳嗽(早期症状) 常出现刺激性咳嗽,大多有阵发性干咳。
- 痰血或咯血:多为中央型肺癌,可引起大咯血。
- 气短或喘鸣:支气管狭窄、阻塞所致,中央型多见。
- 发热:癌肿坏死——癌性发热,不受抗菌素治疗的影响。
- 体重下降:感染、疼痛、肿瘤毒素引起消耗体质——晚期。
二)肺外胸内扩展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 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模糊或难以描述的胸痛或钝痛。
- 声音嘶哑: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 (多见左侧) 。
- 吞咽困难:侵犯纵隔、压迫食管。
- 胸水:约 10%,侵犯胸膜或阻塞肺淋巴回流。
-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压迫上腔静脉,头面及上半身淤血。
- Horner 综合征:肺上沟癌(Pancoast 癌,或肺尖癌)
- 压迫交感神经: 同侧瞳孔缩小,上脸下垂,眼球内陷,额部少汗。
- 压迫臂丛神经:同侧肩关节,上肢内侧剧痛和感觉异常。
三)胸外转移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小细胞肺癌居多)
- 转移中枢神经系统:引发颅内压升高。 少数癫痫发作。
- 转移骨骼:引起骨痛和病理性骨折。
- 转移腹部:转移胰腺引发胰腺炎或阻塞性黄疽。也可转移到胃肠道、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
- 转移至淋巴结: 锁骨上淋巴结是常见转移部位,可毫无症状。 坚硬固定,逐渐增大、增多,可融合,无痛感。
四)胸外表现:指肺癌非转移性胸外表现(副癌综合症)
- 肥大性肺性骨关节病:常侵犯上下肢长骨远端,表现为状指与肥大性骨关节病。
- 异位促性腺激素:大部分是大细胞肺癌,主要表现男性乳房发育和增生性骨关节病。
-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物:小细胞肺癌引发库欣综合征。
- 分泌抗利尿激素:引起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尤其是低钠血症。
- 神经肌肉综合征:重症肌无力、小脑性运动失调、眼球震颤以及精神改变。多见于小细胞未分化癌。
- 高钙血症:常见于鳞癌。
- 类癌综合征 :典型特征是皮肤、心血管、胃肠道和呼吸功能异常。 与 5-羟色胺、缓激肽、儿茶酚胺等有关。
五)分期
原发肿瘤(T)
Tx
- 隐性癌在支气管肺分泌物中找到癌细胞,但在 X 线或纤支镜检查未发现肿瘤
T0
- 无原发癌的证据
Tis
- 原位癌
T1
- 肿瘤最大直径 ≤3cm;
- 周围包绕肺组织及脏层膜,支气管镜见肿瘤侵及叶支气管,未侵及主支气管;
- T1a 原发肿瘤最大径 ≤1cm;
- T1b 原发肿瘤最大径1-2cm;
- T1c > 2cm-3cm
T2
- 肿瘤直径大于 3-5cm;
- 侵犯主支气管,但未侵及隆突;
- 侵及脏层胸膜;
- 有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
- T2a:直径 > 3-4cm;
- T2b:直径 >4-5cm
T3
- 原发肿瘤最大径 >5-7cm;
- 任何大小的肿瘤侵犯下列组织:胸壁(包括肺上沟瘤)、隔肌、纵隔胸膜、心包;
- 或合并全肺不张或阻塞性肺炎;
- 同一肺叶出现孤立癌结节
T4
- 原发肿瘤最大径 >7cm;
- 任何大小的肿瘤侵犯下列组织:纵隔、心脏、大血管、气管、食道、椎体、隆突;
- 或在同侧不同肺叶中有卫星灶
淋巴结(N)
- Nx:无法证实区域性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 N0: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 N1:支气管周围和(或)同侧肺门淋巴结转移或由原发瘤直接侵犯
- N2:同侧纵隔或隆突下淋巴结转移
- N3: 对侧纵隔、对侧肺门、同侧或对侧前斜角肌或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转移(M)
- Mx:无法证实是否有远处转移
- M0:无远处转移
- M1
- M1a
- 胸膜播散(恶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胸膜结节);
- 原发肿瘤对侧肺叶出现卫星结节;
- M1b
- 有远处转移(肺/胸膜外);
- M1c
- 多个或单个器官多处转移
- M1a
五、影像学及其他检查
一)X 线检查
- 中心型肺癌
- 肿瘤向外生长时——肺门不规则肿块( 肿块由癌肿及肺门淋巴结融合成 )
- 肿瘤阻塞支气管——引流不畅致阻塞性肺炎——完全阻塞致阻塞性肺不张
- 典型征象: 肺不张下缘呈倒 S 状
- 周围型肺癌
- 肺周围孤立性圆形块影。 块影常不规则呈小的分叶,边缘毛糙常有细、短的毛刺影。
- CT:肿瘤中心部分液化坏死,呈厚壁偏心空洞,内壁凹凸不平。
- 肺泡细胞癌:弥漫性为两肺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播散病灶,边界清楚,密度较高。
二)磁共振显像
- 了解小病灶较CT差,了解血管与肿瘤关系较CT好
三)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PET-CT
- 对肺癌的敏感型可达95%,特异性可达90%,对于转移灶也很敏感,但对肺泡细胞癌的敏感性较差。
- 可以反应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及生长速度,用于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的定性诊断。
四)痰脱落细胞检查
- 如果收集标本的方法得当, 3 次以上的系列痰标本可使中央型肺癌诊断率提高到 80% ,周围型肺癌的诊断率达 50% 。
- 但很多因素影响其准确性,痰中混有脓性分泌物可引起恶性细胞液化,还需要病理学家的经验和细心,要尽可能仔细的对痰涂片进行全视野检查。
五)支气管镜检查
- 可直视到支气管内新生物
- 可明确肿瘤部位;
- 可病理活检率达 93% 和刷检可达 92%;
- 大于 4cm 阳性率高达 50-80%。
六)针吸细胞学活检
- 浅表淋巴结针吸活检:主要是锁骨上淋巴结及腋窝下淋巴结活检,一般超声引导下更为准确安全。
- 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
- 经皮针吸活检
七)纵隔镜检查
- 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及 TNM 分期
八)肿瘤标记物检查
- 目前表明癌胚抗原(CE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yfra21-1(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联合检查时,对肺癌的诊断和某些肺癌的病情监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九)胸腔镜检查
十)开胸肺活检
六、治疗
一)概述
- 治疗方案的选择主要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决定。
- SCLC 发现时已转移,难以通过外科手术根治,主要依赖 化疗或放化疗综合治疗 。
- NSCLC 可为局限性, 外科手术或放疗可根治 ,但对化疗的反应较 SCLC 差。
二)方案
非小细胞癌
- I - IIb 期: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 Ⅲa:如年龄、心肺功能和解剖位置合适可手术;
- Ⅲb:新辅助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 IV :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
- 常用化疗方案
- 紫杉醇+卡铂
- 长春瑞宾+顺铂
- 吉西他滨+顺铂
小细胞癌
- 化疗为主,辅以手术、放疗
- 常用化疗方案:足叶乙苷+顺铂/卡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