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一、概述

  • 是一种以腹泻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
  • 中青年居多,男女比 1:2,家族聚集倾向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 胃肠道 动力异常 :腹泻型 IBS:高幅收缩波明显增加
  2. 内脏 敏感性增高 :IBS 患者痛阈下降,对直肠扩张等刺激敏感性增高。
  3. 前两者可为核心机制
  4. 肠道感染
  5. 肠道微生态失衡
  6. 精神心理障碍
  7. 中枢神经系统感知异常:脑肠轴调节异常。

三、临床表现

一)腹痛

  • 患者几乎都有 不同程度 的腹痛;
  • 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
  • 多于 排便或排气后缓解;
  • 睡眠中痛醒者极少。

二)腹泻型

  • 每日 3~5 次,少数可达十数次;
  • 绝无脓血;
  • 部分患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
  • 排便 不干扰睡眠。

三)便秘型

  • 排便困难,粪便干结、量少

四)其他

  • 腹胀感、排便不净感、排便窘迫感

五)全身症状

  • 焦虑、抑郁、头昏、头痛等精神症状

六)体征

  • 无明显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

七)分型

  • 腹泻型、便秘型和腹泻便秘交替型

四、诊断

  • 反复发作的腹痛,近 3 个月 内发作 至少每周 1 次 ,伴有以下 2 项或 2 项以上:
    • 与排便相关
    • 发作时伴有排便次数的改变
    • 发作时伴有粪便性状(外观)改变
  •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近 3 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 对诊断有支持意义:
    1. 排便 频率异常
      • 每周 < 3 次;
      • 或每天排便 > 3 次
    2. 粪便 性状异常
      • 干球粪或硬粪;
      • 或糊状/稀水粪
    3. 排便费力、排便紧迫感、排便不尽
    4. 排黏液
    5. 胃胀或腹胀

五、治疗

一)一般治疗

  • 镇静药:解除患者顾虑和提高对治疗的信心

二)对症治疗

适应症药物
腹痛:胃肠解痉药胃肠道选择性 Ca 拮抗剂(匹维溴铵)- 应用较广;
抗胆碱药物(莨菪碱类)- 短期治疗;
止泻药:腹泻症状较重者洛哌丁胺、地芬诺酯
轻症者宜使用吸附止泻药蒙脱石、药用炭
泻药:便秘型患者容积性泻剂(甲基纤维素);
渗性(聚乙二醇、乳果糖);
刺激性(大黄、麻仁丸);
粪便软化剂(开塞露)
抗抑郁药:对腹痛症状重,上述治疗无效且精神症状明显者阿米替林
肠道菌群调节药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酪酸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