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微观之中,需要跳出来看宏观才能知道接下来往哪走

  这向来应该是一个绝对正确的命题。我不清楚为什么会有人不清楚。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在微观中麻痹,而只有跳出来,才知道接下来应不应该往前走。

  就像河里的鱼,如果不偶尔跳出来一下,怎么会知道前面是不是悬崖呢?瀑布这种事物,不到眼前是看不见的。一如果说人划船能够预知接下来是悬崖瀑布,那是因为我们视线本来就比河流中的鱼要高。而河流中的鱼本身,在那些湍急的河水中,我们又怎么知道前面那个躁动的漩涡水流一定是瀑布而不是一块大石头呢?

  解决办法只有纵身一跃,跳出来,看一下。

  这个道理挪到人身上是一样的。

  蒸汽机发明的时候,传统手工业者,那些以纺织为生的人,有一部分人进行了罢工;汽车问世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力车夫认为这个东西抢了他们的工作。

  然而结局最终如何呢?

  蒸汽机出现了,为什么有效率更高的东西不用,还要固执己见呢?汽车发明了,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和它比速度,而不是去考个驾照呢?

  这些都是历史,而历史预示着未来。太阳下面没有新鲜的东西。

  我认为 AI 不会革了人类的命,起码目前如此。而 AI 在当下,却又是一个很好的工具。从钻木取火,到传统农具,到升级农具,到拖拉机,到大型机械,再到无人机传感器,我们做的事情始终都没有变过——驾驭工具,提高生产力。

  这是进步主义应该做的事情。

  无论是工具、行业还是城市,都一样。

  如果身处一个夕阳行业,例如当下的房地产(姑且认为是夕阳行业,因为大基建时代已经过去了,如果以后还想爆发,必须等一个可以进入的增量空间,这个空间如果不在地球上的其他国家,那就一定在月球和太空)、手工业者、手绘等等,不跳出来看清趋势,难道还要坐以待毙吗?

  除非有什么特殊的理由必须还要留在这里。比如自己是真心热爱这个行业,并且做好了一辈子赚不到钱或者难以为生的准备。又比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客观条件,无法让先进生产力到达这里:像是山地的农村无法使用大型机械、贵州里的农村对外交通困难。

  否则我真的想不出来。

  热爱是一件非常勇敢和值得佩服的事情。热爱会感染其他人。而且随波逐流的人,如果都想文中这样追逐趋势、追逐浪潮,那么势必会留下很多很多空无一人的行业。届时市场前景和竞争激烈程度,究竟是夕阳行业更惨烈还是朝阳行业更惨烈都说不准。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也像城市的发展一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我认为未来的小县城不会灭绝,起码一段时间之内如此,但最终的未来一定是撤乡并镇、撤县并市。

  除了一二线城市之外的那些小县城、县级市,每年都会有人为了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考调进来,又或者因为这样那样客观或主观的原因留在家乡或者农村(比如家里的老人、追求并不内卷的生活)。

  所以,要完全灭绝,非常难。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许多人为了追求更优越的生活、更好的物质条件,往一线城市走。人都想往上走。

  超级城市圈一定会形成——如湖北的武汉、重庆、四川的成都、天津所供养的北京城等等。

  在这方面只有浙江做得比较好。除了杭州断档一般存在之外,浙江的每个城市都比较平衡。

  在我交流过的很多人心中,小县城都会死绝。我当时只是笑。

  国家当时划分版图时,就是根据人口密度划分的省份。如果按这个道理,新疆、西藏,那些地广人稀的地方,早就成为了一个个鲜血而惨痛的案例。

  但是并没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仍然在坚持、少数民族不稀罕大城市。

  我国在可见的二三十年之内,人口断崖式的下降一定会带来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只能随着人们普遍的共识转变而消失(比如经济好转、地位提升、人与人不再对立)。

  二三十年之内,人口流动对于深耕祖国大地的无数小县城,一定会带来一场缓慢失血,它不会致死,总会吊着一口气。

  毕竟版图总要人守、土地总要人种、矿物总需要人开采、基础设施总需要人维护、有些人总想要不内卷的生活。

  但在这钢铁洪流的趋势下,逆流而上的可敬鲑鱼们总是少数。

  在一天天的微观生活中,总有人会被麻痹,也总有人愿意纵身一跃跳出河流,看看接下来自己待的位置将是悬崖还是海洋。

  然后,这些人会选择跟随浪潮还是逆流而上。

  如果跟随浪潮,没有关系,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这样选择,这样也是对自己最负责、最好的一种选择。

  而如果逆流而上,也没有关系,理解的人们会向你投来敬畏的目光,愚蠢的人会向你投来不解的目光。只是我希望你在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内心坚定、理由充分、无怨无悔。

  选择跟随潮流还是逆流而上,都可以,都能够理解,因为你在这钢铁洪流的社会中跳出来过。

  最重要的是,要跳出来。

  如果看到这里,仍然愿意在一天天的学习、工作、享乐中麻痹自己,不愿意跳出来,也没有关系。只是人生少了一些通透感。

  到时候不后悔就可以。

  不要像那些改革开放后看到别人赚大钱的人们,只有眼红和后悔。

  做什么选择都可以,我的建议不听也行。

  想清楚收益和风险,自己能够承受怎样的代价,这样就足够了。

  南国微雪 Miyuki

  2025 年 10 月 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