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暴利的赚钱方式,其实是这个
聊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没想过的话题。
大部分散户在二级市场上沉浮,风险承受能力高一点的人,最多跑到一级市场。一年到头拼死拼活,翻个 1 倍,差不多顶天了。要是胆子大,最多翻个两三倍,也顶天了。
大部分散户都还翻不到 1 倍呢。翻 1 倍还是相当需要投资水平的。
我们投资黄金、债券、股票、外汇、房地产、大宗商品、REITs 啥的,愣是没什么人想过最暴利的一种赚钱方式。
造股票。
众所周知,在长期看来,股票是唯一能够保持增值、抵御通胀的东西。如果说抵御通胀的话,其实黄金也能办到,但是黄金本身可增不了多少值。过去的黄金有过去的客观定价,而现在则有现在的客观定价,这算是把通胀抹了,但是想要高于平均水平的那部分 α 收益?对不起,黄金办不到这个。
股票能办到。
而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选择了买卖股票,要么在一级市场,要么在二级市场。
当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赚不到多少钱了。
因为最大块的钱已经被人赚走了。
谁?造股票的人。
假设你现在开了一家公司,注册资本 100 万元,发了 1000 万股,差不多相当于每股 1 毛钱嘛,对吧。
大家对于这家公司市场前景非常看好,说我愿意买你这个股票。
供求关系是市场上唯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所以想要提高卖价,要怎么办?供给定死了,想要拉升卖价,那不就只能提高需求的量——想要这家公司股票的人越多越好。
那就往交易所跑嘛。每年打新的、交易的、发了疯想买卖赚钱的人那么多。
往交易所一跑,发现,我天,有人想 5 块钱买 1 股,他们还觉得挺便宜。卖!给我使劲卖!
就算有些人觉得还是太贵了,那我就 1 块钱 1 股嘛,反正我都是暴赚,无非赚得多赚多少的问题。
毕竟我的成本才多少?才 1 毛钱嘛对吧。
所以为啥很多公司上市即终点?这在 A 股很明显了对吧。
招股说明书,一个二个都说得好听得不行,都说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想要扩大再生产。其实一个二个心里全想的套现。
A 股主板门槛那么高,IPO 资格那么难拿,我辛辛苦苦了大半辈子才够到这个门槛,发展都发展得差不多了才能上桌吃饭,我不想着套现,等这堆股票砸手里吗?
这个行业我能发展到 IPO 上市了,还有多少市场前景,我心里不是门儿清吗?开玩笑呢,还发展,还能发展几个钱出来。
而且本来好多行业市场前景都各不相同,有的市场前景好、竞争激烈,有得市场前景不好、但是市场前景也激烈的不行。
没办法嘛,中国人多,大家都想赚钱。赚钱嘛,不寒碜。
于是每个赛道上都挤满了人。
要想找到一个基本上没人的赛道?
嗯……说实话真的很困难。
在你知道有这种地方的时候,资本早就先到达了,不仅到达了,而且捞了一圈油水盆满钵满地跑路了。
话拉回来说,1 毛钱的股票,反正我怎么卖都是赚对吧,而且是暴赚。无论是 1 块钱还是 5 块钱。
想想中间的利润差,有多少?
至少都是 9 倍!
但是无论是一级市场的打新者、认购人,还是二级市场的申购者,那个成本可就不是按 1 毛钱算了,至少都是按 1 块钱算。
就打算按最低的 1 块钱算,想翻 9 倍?想想得定价多少。至少要卖 10 块吧。
你能把 1 包大刀肉卖到 1 块钱吗?能把 1 根小布丁卖到 10 块钱吗?能把 9.9 包邮的东西卖到 100 块钱吗?
翻 9 倍必须要做到这些。
对啊,就是做梦嘛。
所以一级市场的买方天然就赚不了太多的钱。二级市场就更别提了。
所以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人,每次薄本微利,想赚钱那就只能以量取胜了嘛。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反复赚这个薄利,也能赚很多钱。
不过比起造股票的人的话,还是差得太远了。
每种方式都有每种方式的难点。
要是在一二级市场,薄本微利,最重要的,也是难点,就是控制风险,动作不变形。
要是是造股票的人,难点就是本身要让别人相信你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要让买家对你的未来有信心、有预期。
所以造股票的人要做到这点的话,需要相当突出的能力。
所以说企业家少呢。
如果我们没办法去交易所搞招股说明书,直接赚群众的钱,那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嘛。
你看,市场上不是还有那么多私募嘛,也是资本,发了疯地想增值、想赚钱。
资本那么精明,我大不了卖价再低一点嘛,反正成本只有 1 毛钱。
所以还能说什么呢?
如果有能力,最赚钱的方式,其实就是造股票。
如果没有能力、没有时间、也无法承担风险,那还是老老实实待在一二级市场做好风控吧。起码咱们也不用像造股票的那些人成天连轴转那么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