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心律失常
一、心电基础
一)心脏传导系统
二)心脏各细胞动作电位
三)体表心电图的连接
四)心电图的描记
五)心电图波形的意义
波段 | 正常 | 记忆 |
---|---|---|
P 波 | I、II、aVF、V4-6 导联方向向上,在 aVR 导联方向向下; 时间 ≤ 0.11s; 振幅 < 0.25mV | 宽度 < 3 小格; 高度 < 2.5 小格 |
PR 间期 | 时间为 0.12-0.20s | 3 小格 < 宽度 < 5 小格 |
QRS 波 | I、aVL、aVF 主波向上,aVR 导主波必向下; 时间 ≤ 0.11s; 振幅 Rv1 ≤ 1.0mv、Rv5 ≤ 2.5mv | 宽度 < 3 小格; 高度 V1/V5 ≤ 2/5 大格 |
ST 段 | 下移: 在任何导联 ST 段水平 ≤ 0.05mv; | / |
T 波 | 大多与 QRS 主波方向相同,I、II、V4-V6 导直立; aVR 导倒置; 振幅:以 R 为主的导联,T > 1/10 R | / |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的形成异常
窦房结心律失常
- 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心律不齐、停搏
异位心律
- 被动性异位心律(代替)
- 逸搏(房性、交界区性、室性)
- 逸搏心律(房性、交界区性、室性),一般条件 ≥ 3 次
- 主动性异位心律(替代)
- 期前收缩(房性、交界区性、室性),一般条件 1 次
- 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交界区性、室性),一般条件 ≥ 3 次
- 心房扑动、颤动,一般条件连续有节律地扑动
- 心室扑动、颤动,一般条件连续无节律地颤动
二)冲动传导异常
生理性
- 主干扰及房室分离
病理性
- 窦房传导阻滞
- 房内传导阻滞
- 房室传导阻滞
- 室内传导阻滞(左、右束支 及左前、左后分支传导阻滞)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 预激综合征
三、抗心律失常的药物
一)I 类药物,阻断快速钠通道
IA(适度抑制钠通道)
- 作用机理
- 减慢动作电位 0 相上升速度(Vmax),抑制外向钾电流而延长有效不应期;
- 其次抑制钙内流降低心肌收缩力
- 代表药物:奎尼丁、普鲁卡因胺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室上性及室性)
IB(轻度抑制)
- 作用机理
- 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降低 0 相除级速度,促进细胞钾外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 应期;
- 主要是减慢传导而非延长不应期
- 利多卡因、美西律(慢心律)、苯妥英钠 (治疗室性心律失常)
IC(明显抑制)
- 作用机理:减慢 Vmax,减慢传导,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 代表药物:普罗帕酮(心律平)、氟卡尼、莫雷西嗪 (治疗室上性及室性)
二)II 类,阻断 β 受体
- 代表药物: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 (治疗室上性及室性)
三)III 类(复级抑制药),阻断钾通道,延长复级
- 代表药物:胺碘酮,索他洛尔 (治疗室上性及室性)
四)IV 类,阻断慢钙通道
- 代表药物:维拉帕米(异搏定)、地尔硫卓(合心爽) (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
四、常见心律失常
一)记忆口诀
节律整齐
- 病症:窦速窦缓、室上速、I 度 III 度房室阻滞、预激
- 口诀
- 小三大五窦速缓,三五之间无异变
- 一度三度阻滞剂,缺血梗死 ST
- P 波缺如室上速,预激整齐难不住
- V1 和 V5 区分右跟左;V1上为右,V5上为左; 宽大为完束,高尖为室肥。
节律不整
- 病症:房早房颤、室早室颤、I 度房室传导阻滞
- 口诀: 房早室早瞥一眼,室速室颤怪简单,房颤 P 波月亮湾,二度阻滞不难看。
二)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 提前出现的异常形态的 P 波
- QRS 形态与窦性的 QRS 相同
- 多有不完全代偿间歇(本次期前收缩影响到后续心律,被迫提前)
治疗
- 病因治疗,戒除或减少烟、酒、咖啡
- 无症状时不需治疗
- 频发(≥ 5 次)或有症状者,可选用镇静药、β 阻滞剂、普罗帕酮等
三)室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特征
- 提前出现宽大畸形 QRS 波,QRS ≥ 0.12",QRS 前后无相关的 P 波,继发性 ST-T 改变
- 完全代偿间期
- 二联律、三联律、成对室早